殯葬文化中立碑的講究
我國殯葬文化源遠流長,博大精深。單就死亡的稱謂來說就有很多種,一般稱“仙去”、“老了”、“作古”、“逝世”等;帝王的死稱“駕崩”,諸侯王的死稱“薨”,和尚死了叫“圓寂”,道士死了叫“登仙”或“羽化”。單從死亡的稱謂就反映出我國殯葬文化的豐富性。從葬式上來分,就有土葬、火葬、天葬、水葬、樹葬等、尤以重慶、云南、貴州等地區的懸棺葬奇特。從祭祀習俗上來說,也是豐富多彩,有清明踏青上墳掃墓、寒食禁火、元宵節送燈等許多傳統的習俗。殯葬文化是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、社會風尚和道德水平的反映。昆山殯葬一條龍
而現代社會,隨著殯葬行業的發展,人們開始慢慢提出綠色殯葬的概念,并且觀注的人們也越來越多,那么什么是綠色殯葬呢?綠色殯葬,有兩個含義:一是指節儉辦喪事,不參雜封建迷信的儀式在里面;二是指葬式,用骨灰回歸自然的方法,比如說花壇葬、江葬、海葬、植樹葬等等讓骨灰回歸自然?,F在還衍生出讓現有的殯葬行業和互聯網擁抱,讓線下業務逐步能在線上完成辦理。
殯葬文化中立碑的講究
1.立碑的意義
家人去世后,在墓地立一塊碑,是有具體意義的。
一是,后人便于尋找墓地。
二是,對先人的一種紀念和追思。
三是,對還活著的親人來說,在心理和感情上也是一種安慰和撫慰。
2.立碑時要按規矩來
立碑有規矩,不能胡來。
1、立碑時間有規矩
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后,或者陰歷十月一前后。
2、立碑方向有規矩
立碑時講究碑的山向、穴位的山向、水向、棺木朝向、碑的朝向,要相互一致,不能逆向、偏向。
3、碑墳距離有規矩
碑與墳兩者之間的間隔不能太遠,也不能太近,一般間隔在9寸至6尺之間為宜。
4、墓碑大小尺寸有規矩
墓碑與墓地大小要適宜,顯得舒服為宜。不能墓碑過大墓地過??;或者,墓地過大,而墓碑過小,都會破壞平衡。
5、墓碑選材有規矩
墓碑既要有實用性,又要美觀大方,還要能長久不壞。不僅如此,還要考慮價格。墓碑不是越貴越好,太貴重了,易招災惹禍,破壞墓地的構架,不利。
滿足這幾個條件的墓碑材料,有花崗巖可供考慮。
在殯葬觀念方面,如殯葬用詞,中國人不直言死,多稱“仙去”、“老了”、“作古”之類,這些稱呼在挽聯中使用頻率尤高?,F在很多殯儀館的吊唁廳也很少直稱,多冠以它名,如深圳殯儀館稱清蓮(廳)、日月(廳)、云天(廳)、茜云(廳)、碧波(廳);珠海殯儀館則以泰山廳、華山廳、嵩山廳、衡山廳命名;上海益善殯儀館有萬福廳、青松廳、古月廳、長祿廳等;龍華殯儀館的小悼念廳稱泰安廳、長安廳、平安廳、永樂廳、安樂廳等。
無論哪個地區的風俗,結果都是對死者的一種思念。從內心表達的一種情感寄托。殯葬是人類自然的淘汰,是對死者遺體進行處理的文明形式,是社會發展的產物,也是文化傳統的組成部分。